琅琊梅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9章出使北魏二三事(十一),我的长安探花郎,琅琊梅郎,寂寞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大约话本里写的所有狗血情节都来源于现实生活,所以才有了有情人终成兄妹这一出。

那年除夕,阿爹在后厨说我与他有缘无分,我以为最坏结果不过是无疾而终罢了,原来越不过去的竟是世间人伦。

太子殿下还在浮屠塔,我不敢在八角亭待太久,分别前,静会方丈给了我一块玉佩。

他抱着禅杖起了身,有些颤颤巍巍,但还是再一次拍了拍我的肩膀,道:“四喜长大了,老和尚既高兴又难过。但这世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,这玉佩是你阿娘的一位故人留给你的,你且戴着,权当留个念想。段相爷和荣玉那孩子都是靠得住的人,你在长安与他们一起,老衲放心。至于董公子,你们终究血浓于水,还是应该好好谈一谈。”

我攥着玉佩,望着不知在何处跛了脚的老和尚,不由哽咽,点头应着他:“好,方丈你一定要保重,等你还完了债,我这边事也了了,我们一起回欢喜镇,我给你养老。”

老和尚约莫嫌我太过煽情,眼里闪着泪花,抱着禅杖转了个身,摆摆手催我道:“老衲等着那一日呢,快回去吧。”

再次回到浮屠塔,茶堂里只剩下了董大人还在那静静地坐着喝茶。

我瞧了下四周,尽量像平常一样,问他道:“太子殿下他们呢?”

“去藏经阁了。”说话间,他已放下茶碗,起了身。看了我一眼,走近了些,又道,“为何哭?”

回来前,我去洗了把脸。此时旁人也许不仔细看不出来我刚刚哭过,可我与他曾年年月月地相处过,终归彼此了解。

他一袭青衫,明明是北魏的穿着风格,却仿佛瞬间又变成了欢喜镇的那个董公子。他往那一站,眼神清清冷冷的望着你,摆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,不经意间的一点点关心却又让人顿时忍不住暗生希望。

只是这一会儿,哪怕是当着九重塔满阁神明和经书的面,我仍旧不知道该从何说起。

说我见到静会方丈了吗?他好像与静会方丈也不熟。

说我知道他为何匆匆做了驸马吗?好像与我也没有多大关系了。

但他这样望着我,双手负后,好像还在等待答案。

“肚子疼。”

我最终还是随手编了个谎话骗他。

太史嘉陪着太子殿下参观完藏经阁,出了昌平寺,又在驸马府中设了宴席招待太子殿下。北魏太上皇和皇上、太子呼延敬、宋自牧等人也都赏光赴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医武兵王混乡村

风情犹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