映在月光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十六章,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,映在月光里,寂寞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前去长安的路途,共计约四千六百八十里。

船行了半天,谭昭昭的那股兴奋,在看到沿河两岸几乎荒无人烟的景象时,终于消退。

从曲江溪登船,出发到大庾岭所在的仁化,惟有水路可以通行。

这条水道,还是当年秦始皇统一岭南时,任嚣赵佗进军时所开辟,几百年过去,韶州府所有人出行,依旧在在走这条道,并无陆路通行。

张九龄解释过,韶州府地广人稀,普通寻常百姓,祖祖辈辈都出不乡。

开辟陆路,一是浪费人力财力,二是深山野林,远没水路安全。

要走出韶州府,到岭南道以南广州府等地,有两条道可以通行。

一是梅岭以北,秦汉时期开辟的小梅关;二是大庾岭上的乌迳古道。

小梅关更加艰险,乌迳古道算得上是朝廷的驿道,则勉强平坦些。

谭昭昭直面了韶州府的贫瘠,见张九龄一直安静望着眼前的河岸,覆上他的手背,些许用力按了按。

张九龄朝她一笑,另一只手搭上来,将她的手合在掌心,问道:“昭昭,头晕不晕?”

谭昭昭并不晕船,张九龄已经问过她好几遍了,还是耐心答道:“不晕。”

张九龄道:“不晕就好,再过一两个时辰,便能下船歇着了,昭昭,你靠着我睡一阵吧。”

谭昭昭头倚在张九龄的肩膀上,闭目养神。

船轻轻晃动,像是摇篮般。昨夜差不多一整夜未眠,谭昭昭闻着张九龄身上熟悉的气息,没一会就沉入了梦乡。

张九龄垂眸看着她的睡颜,脸贴着她的头,也歇了一觉。

到仁化的途中,路上无歇息之处,只有一处水驿。

水驿顾名思义,乃是建在水上的几间简陋木屋。

在黄昏时,船终于到达了水驿。

驿馆只有夫妻两人守着,丈夫识得几个字,管着迎来送往,妻子在驿馆做些粗使活计,帮着烧水做饭。

平时驿馆难以见人,头发胡子都已半白的驿卒,早早就立在码头上,盼着他们到来。

张九龄多次经过此道,驿卒见到是熟人到来,不免热情了几分,上前恭敬见礼打招呼,将他们请了进屋。

拉开门轴,吱呀作响,随即一股潮湿霉气扑面而来。

墙壁斑驳,屋子里摆着一张胡床,两张食案,角落豆大的灯盏,散发着昏黄的光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一篇狗血火葬场文

木炽丹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