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遗一丁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3章 飞入丹青了无踪,尘途雕弓落,拾遗一丁,寂寞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应天书院不是学生都是寄宿吗?何必在外面租买宅院?”

三郎有些不解。

“小哥儿说的是那些规规矩矩只身读书之人,这租买宅院的都是携家带口而来,如何不在外面找地方住?”

“拖家带口?怎么如今学子婚配都这般早吗?”

三郎更是不解了,便如蒲扩、芦颂两位师兄,尚未科举及第哪怕都是双十年纪,也尚未婚配。学子不及第则不婚配乃是常态,科场二十七八年纪的考生,未婚之人比比皆是,否则何来榜下捉婿之俗?

“郎君,有所不知,如今朝廷取士也不全在科场,慈圣惠政许诸京、诸府官学举荐佳士入太学,”

这老倌儿难怪能做到牙人中的魁楚,许多生意总能先人一步,便是吃透了其中脉络。

“咱这应天书院每年可举荐三十人入太学,而入太学若是升到上舍,最次也不必省试,便可在京城参加会试,而若是上舍之优等便可由朝廷授同进士出身,直接授官,良等亦可直接殿试,不必科场沉浮!”

这些三郎是知道的,太学便是士悦士学士建立起来的,当时乃是惠及百姓的善政,因为太学只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弟,为的就是拔擢人才于民间,不使豪门世家阻塞学子上进之路。而三舍之法,乃是庆康新政时,内翰阳攸上奏《议学状》提出,也是旨在促进太学生上进之心,且重注实才,兴实务,以为国家培育基层实干官员。

针对三郎所言,蒿老实摇了摇头。

“小哥儿,当年确实如此,如今太学并不许民间直接报考,皆是地方推荐,便是应天府这三十个名额,岂是寻常百姓可能名列其中的?”

吃着酒水,这老儿话更多起来。

“咱大肇每三年才开科取士一次,而应天府三年便可推荐百人入太学,咱也是听这租买宅院的学生说,每百人中得赐官者约十人,直接殿试者又有十人,直接会试的约三十人,如此,便是士绅子弟也是挤破脑袋也要抢这名额。”

“而租住这些房舍的都是确定入了推荐名册的,那些有通天手段知道只要入了太学便能得到一官半职,而除了京官,地方赴任是不能携同妻子的,而京城毕竟天子脚下,太学寄宿制度严格,若是想赶着赴任前就能开枝散叶的,便只能现在与妻妾居住一起,因而拖家带口而来。”

三郎听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红。

“他们就这么笃定入了太学便能授官?”

“小哥儿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越汉末做驸马

无上道尊